即事古诗?杜甫的这首《即事》诗是拗体七律,对拗体诗,前人常从它的平仄、黏连等形式不合常规律诗的格律这点上作解释。杜甫的拗体诗不仅在平仄形式上表现为“拗”,就是在诗意的起承转合上也会表现出“拗”。那么,即事古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诗词曲赋文·即事》原文与赏析
王安石
云从钟山起,却入钟山去。
借问山中人,云今在何处?
云从无心来,还向无心去。
无心无处寻,莫觅无心处。
王安石《寄吴氏女子》诗云: “梦想平生在一丘,暮年方得此优游。”从王安石晚年在钟山营建半山园、尽情游赏钟山而诵诗谈禅的生活情景来看,这倒是实情话。在那些优游岁月中,王安石经常诣寺访僧,切磋禅学,写了不少有如李璧称誉的 “深造佛理” 的谈禅诗,《即事二首》 即是一例。
第一首,从眼前白云出没的实景写起:“云从钟山起,却入钟山去。”这两个自然相对的诗句,全用白描,近乎天籁,让人想象得出这位沉迷于自然风光的退休宰相陶醉在云出云没、自在舒卷的钟山云景之中的画境。他也许正为自己处于南朝隐士陶弘景所矜夸的 “山中何所有? 岭上多白云” 的境界而心旷神怡吧。然而更妙的是,他不只在欣赏 “岭上多白云” 的茫茫云海,而且为云从山起、却入山去的云吐云吞的奇景着迷了。这 “却入去” 二字,立即开出另一化境,写出了这位半山老人的独特发现,从而为正文作了巧妙铺垫。
“借问山中人,云今在何处?”所谓 “借问”,只是假设的问语,并非有人在旁而向人询问。之所以设问,乃在于忽有所悟,不得不借机而发。
即事诗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感概,许多即事诗以景以事喻人,抒发诗人情怀,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即事诗,就是以当前事物为题材的诗。
《即事》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写他闲游一处山村,仿佛置身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副幽美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画面。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即事
唐代杜甫
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行云浮日光。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
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飞阁卷帘图画里,虚无只少对潇湘。
译文
巫峡的暮春三月似乎要比其他地方长一些,上空的白云随风疾行,映着日光,很是明亮。
突然传来雷声,马上就下起大雨,天地之间,高山群峰都笼罩在苍茫雨中,大雨骤聚骤散,清新的空气中马上充满了各种花香。
娇弱的黄莺遇到雷雨,惊恐翻回,栖止不定;而燕子就不同了,它冒雨劳作,迎风飞翔。
打开我窗前的卷帘,眼前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峡中的风景图画是壮丽的,山高水险,雷雨千峰,但还缺少潇湘洞庭的广阔浩茫。
注释
皛(xiǎo)皛:洁白明亮貌。
百和香:形容山野间花气的浓郁。
湿不妨:湿而不妨。
虚无:空旷平远。仇兆鳌《杜诗详注》:“空旷貌。”
赏析
旧时注释家都称赞此诗“写景之妙”,清代的黄生说这首诗“可作暮春山居图看”。
第一句,“暮春三月巫峡长”。自重庆奉节到湖北宜昌之间的长江两岸,层峦叠嶂,无处不峡,其中最险者称“三峡”。
原文: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译文:
幽曲径道上长满了浓密柔软的青草,朗朗晴空下的山上花儿开得更显繁密。
不管到处都有那一川碧水,,站在高高的山上望到下面数个村落。
安静休息之时鸡报鸣时值正午,在广阔的地方听到狗吠也就到了黄昏。
回来后说给大家听,都猜想是不是武陵源。
参考资料
古文网:http://www.gushiwen.org
以上就是即事古诗的全部内容,原文: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译文:幽曲径道上长满了浓密柔软的青草,朗朗晴空下的山上花儿开得更显繁密。不管到处都有那一川碧水,,站在高高的山上望到下面数个村落。安静休息之时鸡报鸣时值正午,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