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地方的诗句?..那么,写地方的诗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艳歌行
曹植
出自蓟北门。遥望胡地桑。枝枝自相值。叶叶自相当。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苦热行
曹植
行游到日南。经历交址乡。苦热但曝露。越夷水中藏。
芙蓉池诗
曹植
逍遥芙蓉池。翩翩戏轻舟。南阳栖双鹄。北柳有鸣鸠。
《绝句》古诗中描写地点的词语:“西岭”和“东吴”。
西岭:西岭雪山。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绝句
作者: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诗中首句所说的“泗水”,在山东省中部,春秋时代孔子曾经在此讲学传道,教授弟子,逝世后也埋葬在这里.)
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白帝城,位于重庆奉节县,是长江三峡的起点.江陵在湖北省的中南部,城临长江北岸,其地势甚低,因此筑堤防护,市肆均在堤内.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 张籍《秋思》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 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 王安石《泊船瓜洲》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其一》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 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遣怀》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 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人孟郊《登科后》
在下一首诗中作者写到了:峨眉平羌 清溪 三峡 渝州等地点不知是否合适?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以上就是写地方的诗句的全部内容,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