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诗句?李清照《如梦令》有两首,分别是——1、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2、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译文:《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那么,如梦令诗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李清照《如梦令》,只有两首出自李清照之手的如梦令, 是绝妙的大自然的赞歌, 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美的享受。此首小令,为作者年轻时词作。写她经久杨杰不忘的一次溪亭畅游,表现其卓尔不群的情趣,豪放潇洒的风姿,活泼开朗的性格。
李清照--《如梦令》
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作者为宋代的李清照,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
2、《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这首小词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词中着意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而又凄婉含蓄。极尽传神之妙。
原文
如梦令(一)
常①记溪亭②日暮③,
沉醉④不知归路。
兴尽⑤晚回舟⑥,
误⑦入藕花⑧深处。
争⑨渡,争渡,
惊起一滩⑩鸥鹭。⑪
如梦令(二)
昨夜雨疏风骤❶,
浓睡不消残酒❷。
李清照《如梦令》并没有三首,只有两首,具体如下:
1、《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翻译: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2、《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翻译:还记得那次在溪边亭中游玩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尽兴以后大家乘着夜色赶快掉转船头,却不料走错了路小船划进了藕花深处。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叽喳声惊叫声划船声惊起了一滩鸥鹭。
赏析: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全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全词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它以女词人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答案是:词牌名《如梦令》得名于李商隐的诗句“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这个词牌名通常表达一种梦境般的、虚幻的感觉。
<如梦令>这个词牌名,源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锦瑟》,其中的“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四句,表达了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和迷离。词牌名为《如梦令》,即意味着这种文学作品以表现梦幻、虚幻为主题,给人一种恍若梦境的感觉。
在宋代,词人们开始依据这个词牌名创作作品,其中以李清照的作品最为著名。她的《如梦令》词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便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以及现实与梦境的交织。
总的来说,《如梦令》这个词牌名,代表着一种梦幻、迷离的文学风格,给读者留下深思的空间,让人在欣赏词作的同时,感受那种似梦非梦、虚实难辨的美妙体验。
如梦令中描写景色美丽作者乐不思归的句子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李清照《如梦令》三首全诗如下:
1.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以上就是如梦令诗句的全部内容,1、《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翻译: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