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诗词大全

从军行古诗图片,从军行诗配画简单又好看

从军行古诗图片?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整首诗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那么,从军行古诗图片?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从军行诗配画简单又好看

从军行·其二

唐 ·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绝搭芹射并毕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译文

身经沙场百战铁甲已破碎,城池南面被敌人重重包围。突进营垒,枝行射杀呼延大将,独自率领残兵千骑而归。

从军行古诗图画

朝代:唐朝

作者:王昌龄

原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4.穿:磨破。

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7.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译文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赏析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从军行配图(简单图画)

李白的《从军行》有两首,一首五言、一首七言。

“从军行”是乐府旧题,也就是乐府收集的曲调,在这个曲调下通常写作关于征战、兵马的内容,所以称作“从军行”,到后来的诗人创帆世作,开始以内容区分作品,关于边关、将士、战斗的作品,就都命名为“从军行”,而不拘于五言还是七言—哗迹—因为曲子逐渐散佚,剩下的只是吟诵诗歌,就无所谓歌词长度是否和音乐匹配了。

从军行二首李白

其一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

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这首五言书写的是边关战士斗志满满,表达出将士们希望在战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其二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这一首七言则重点描写了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在被敌军合围之时,突击射杀地方将领,带领将士突围的英雄事迹。

这是一场败仗,但是虽败犹荣,志气不堕。因为“百战沙场乱轿并”,这场战斗虽然惨烈,但不过是大大小小战斗中的一场罢了,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士气不倒,依旧无所畏惧。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出来,这逃出来的千骑并非士气低落,而是奋勇从血泊中杀出,以图后战的英雄。

从军行王昌龄诗意

《从军行》唐代杨炯,出自《乐府诗集》: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白话释义:

边塞的报警烽火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辞别皇宫,将军手执兵符而去;围敌攻城,精锐骑兵勇猛异常。

大雪纷飞,军旗黯然失色;狂风怒吼,夹杂咚咚战鼓。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段袭盯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

注释:

1、从军行:为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多写军旅生活。

2、烽火:古代边防告急的烟火。西京:长安。

3、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握和。

4、龙城:又称龙庭,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的东岸。汉时匈奴的要地。汉武帝派卫青出击匈奴,曾在此获胜。这里指塞外敌方据点。

5、凋:原意指草木枯败凋零,此指失去了鲜艳的色彩。

扩展资料: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禅宴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

从军行王昌龄书法

译文: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百

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攻不下西部的楼兰城誓不回来。

1.出自:

王昌龄《从军行》

2.原文:

青海长云暗缺手雪山,度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诗的前两句描绘边地风光,借以渲染战争气氛。后两句集中概括了戍边将士长期参与的酷烈战争生活以及决心破敌的豪情。壮阔的塞外景色与将士宏伟的抱负融合在一起知,气魄雄阔,风格浑豪。“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常被用来表现杀敌卫国的英雄气概和坚强意志。中唐诗人戴叔伦写有“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道入玉门关”雄豪诗句,同此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4.作者简介:

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内)人,又启租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5.历史评价:

唐·岑参:少伯天才流丽,音唱疏远。

唐·殷璠:“风骨”的代表悄扮兆。王维、昌龄、储光羲等二十四人,皆河岳英灵也。

唐·司空图:国初,上好文容章,雅风特盛,沈宋始兴之后,杰出江宁,宏思于李杜。

以上就是从军行古诗图片的全部内容,李白的《从军行》有两首,一首五言、一首七言。“从军行”是乐府旧题,也就是乐府收集的曲调,在这个曲调下通常写作关于征战、兵马的内容,所以称作“从军行”,到后来的诗人创作,开始以内容区分作品,关于边关、将士、战斗的作品,就都命名为“从军行”,而不拘于五言还是七言——因为曲子逐渐散佚,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