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山寺的诗词?1.《送僧归金山寺》年代: 唐 作者: 马戴 金陵山色里,蝉急向秋分。迥寺横洲岛,归僧渡水云。夕阳依岸尽,清磬隔潮闻。遥想禅林下,炉香带月焚。2.《游金山寺》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那么,关于金山寺的诗词?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游金山寺
苏轼 〔宋代〕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金山寺
梅尧臣 〔宋代〕
吴客独来後,楚桡归夕曛。
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
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
题金山寺二首
苏轼 〔宋代〕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1. 关于镇江金山寺宝塔的诗句
关于镇江金山寺宝塔的诗句 1.寻找15首左右关于镇江的古诗词
游金山寺①
苏轼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②。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③。
中泠南畔石盘陀④,古来出没随波涛。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⑤,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纹细,断霞半空鱼尾赤⑥。
是时江月初生魄⑦,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中似有炬火明⑧,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⑨,有田不归如江水
2.描述金山寺的句子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见宋·苏轼《游金山寺》。金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唐、宋时屹立长江之中。
乡国:家乡;苏轼故乡在四川眉山。这两句大意是:登上金山顶峰遥望家乡,长江南北的众多青山遮住了我的视线。
大凡人在仕途失意之时,容易思念家乡,苏轼写这首诗时正是如此。他在这首记游诗中寄寓了浓郁的乡情,并流露出买田归隐的心愿。
这两句是全诗写景抒情的框纽。江南江北的诸多青山,本是美好的景物,但作者登上金山绝顶不是为了欣赏江南风光,而是为了遥望家乡,此时,他只觉得这众多青山遮挡了他望乡的视线,因此笔下流露出埋怨嗔怪的意味。
苏轼在金山寺留下了《游金山寺》
游金山寺
【宋】苏轼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苏轼一生屡遭贬斥,经受了许多政治磨难,但也因此有机会游历大江南北,写下了许多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游金山寺》作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冬,苏轼赴杭州上任的行役途中。这时王安石正实行变法。
苏轼与王安石意见不合,上奏章反对新法,请求出判杭州。十一月从润州(今镇江)出发,过金山寺,便写下了这首七言古体记游诗。金山寺在今镇江市的金山上。金山原来在长江中,后来山南面沙滩淤积,渐与南岸相连。但苏轼游金山时,还是四面江水环绕的景象。
诗以追溯江水的起源发端,一笔写尽诗人离乡之后多年宦游的经历。诗人的故乡眉山在长江的上游。首句的意思本是“我家住在长江初发源的地方”,但这里用“我家”紧接“江水”的句法造成了直视江水为我家之物的错觉,大有囊括乾坤的气概。
金山寺
万顷天光俯可吞,壶中别有小乾坤。
云侵塔影横江口,潮送钟声过海门。
僧榻夜随鲛室涌,佛灯秋隔蜃楼昏。
年年只有中泠水,不受人间一点尘。
请看这诗劈头第一句,就写得何等的气势不凡,“万顷天光俯可吞”!天光,指倒映着天光的江水;万顷,极言江水的浩淼。但是,无论有多么浩淼,金山寺只要一低头,便可将江水一口平吞;可见,这万顷天光,实在只占了山顶视野的小部分,若是它涨满了视野,就算欲“吞”也无从下口。既然如此,这山顶的视野该有多么广阔、这金山寺该有多么高巍,而诗人为了形容这广阔和高巍,又在笔间投注了多么巨大的力量!这才是石破天惊之语,相形之下,东坡先生的“微风万顷靴文细”,既满足于“万顷”,笔力也就“微”而“细”之了,论气势尚不能及得此句。
另外,诗人精心选用了“天光”二字,也别有深意。一则,可以造成江天一色的壮观;二则,这金山寺既能“吞”下“天光”,则喻之为“乾坤”又有何惭?这样,次句“壶中别有小乾坤”便如水到渠成,自然接上了。而“壶中乾坤”,是仙境的别名,于是,还只到了诗的首联,一个巍然耸立、具有仙风道骨的金山寺就已出现了。
首联既是豪气干云,颌联当然也该承接得劲气贯注。果然,“云侵塔影横江口,潮送钟声过海门”,气势之雄壮、想像之超卓不减首联。
虽然在国内叫金山寺的地方很多,但是据资料推断,《西游记》中唐僧的出家之地应为镇江的金山寺:
1、《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曾多次游览镇江金山寺,并留下诗文。这是有史料记载吴承恩到过的唯一一个金山寺,诗文中流露出了作者对金山寺的喜爱之情,那么作者在此后的创作中把这样一个梦绕的禅寺定位唐僧的出家之地,也是不无可能的。
诗词全文如下:
十年尘梦绕中泠,今日携壶试一登。醉把花枝歌水调,戏书蕉叶乞山僧。青天月落江鼋出,绀殿鸡鸣海日升。风过下方闻笑语,自惊身在白云层。尾有题款:甲午秋宿金山寺,射阳承恩为沫湖先生书,下钤射阳居士方印。
几年梦绕金山寺,千里归舟得胜游。 佛界真同江月静,客身暂与水云留。龙宫夜久双珠见,鳌背秋深片玉浮。 醉依石栏时极目,霁霞东起海门楼。《射阳先生存稿卷之一》
2、《西游记》中金山寺在江州,而镇江就在长江边,金山在当时也是长江入海口的小岛,故唐僧的小木板可以飘到金山寺,故在第十一回中有海岛金山有大缘,迁安和尚将他养的诗文。此外,在文中第八回的附录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有这样一段刘洪道:'这江州有个金山寺、焦山寺,听你在那个寺里去。' ,里面提到了焦山寺,这也和镇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故可推断《西游记》中的江州便是现在的镇江,金山寺便是现在的镇江金山寺
3、镇江金山寺是我国水陆法会发源地。
以上就是关于金山寺的诗词的全部内容,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题金山寺二首 苏轼 〔宋代〕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