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望余雪古诗?《终南望余雪》是唐代诗人祖咏创作的咏雪诗。此诗主要描写终南山的余雪,通过山峰与阳光的向背表现了各处不同的景象,又联想到山头的积雪消融后,丛林明亮,低处的城中反会增寒,景色虽好,不知有多少寒士受冻。全诗咏物寄情,意在言外,精练含蓄,朴实俏丽,意境清幽,给人以清新之美。一、那么,终南望余雪古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译文: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秀美,山上的皑皑白雪好似与天上的浮云相连。
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傍晚时分,城中又添了几分积寒。
赏析:
第一句中的“秀”字是作者在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第二句中的“浮”字用的极妙,将云的流动和雪的闪亮表现了出来。第三句写的是作者从长安遥望终南山余雪的情景,表现出了当时的时间与环境。较后一句则增加了寒冷的感觉,表明现在是日暮之时,比其他地方更加寒冷。
整首诗描写了山的高俊,山上的积雪深厚,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描绘出了一幅完美的冬雪景象。
中南忘余雪,西北望长安。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全诗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中南忘余雪,西北望长安。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全诗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2、译文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
峰顶上的积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树林表面一片明亮;
暮色渐生,城中觉得更冷更寒。
⑴终南:山名,在唐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南面六十里处。余雪:指未融化之雪。
⑵阴岭:北面的山岭,背向太阳,故曰阴。
⑶林表:林外,林梢。霁(jì):雨、雪后天气转晴。
3、出处《终南望余雪》是唐代诗人祖咏创作的咏雪诗。
4、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应试诗。《唐诗纪事》记载,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余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祖咏看完后思考了一下,写出了四句就搁笔了。他感到这四句已经表达完整,若按照考官要求写成六韵十二句的五言体,则有画蛇添足的感觉。当考官让他重写时,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看法,考官很不高兴。结果祖咏未被录取。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秀美;
山上的积雪好像与天上的白云相连;
雨雪后初晴的阳光照耀着树林表面;
城中也增加了一丝寒意。
《终南望余雪》是唐代诗人祖咏创作的咏雪诗。此诗主要描写终南山的余雪,通过山峰与阳光的向背表现了各处不同的景象,又联想到山头的积雪消融后,丛林明亮,低处的城中反会增寒,景色虽好,不知有多少寒士受冻。全诗咏物寄情,意在言外,精练含蓄,朴实俏丽,意境清幽,给人以清新之美。
终南望余雪 / 终南望残雪
唐代: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译文: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秀美,山上的皑皑白雪好似与天上的浮云相连。
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傍晚时分,城中又添了几分积寒。
注释:
终南:山名,在唐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南面六十里处。余雪:指未融化之雪。《全唐诗》此诗题下有小字注:“有司试此题,咏赋四句即纳,或诘之,曰‘意尽’。”
阴岭:北面的山岭,背向太阳,故曰阴。
林表:林外,林梢。霁(jì):雨、雪后天气转晴。
以上就是终南望余雪古诗的全部内容,终南望余雪古诗原文如下:1、原文: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2、译文:遥望终南,北山秀丽,皑皑白雪,若浮云间。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晚时分,长安城内又添了几分积寒。3、赏析:这首诗的题意是望终南余雪。诗的内容不算很难懂,说的是诗人的观察和思考。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