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诗词大全 > 宋朝诗词

古诗除日,除夜古诗朱淑真

古诗除日?(宋)·苏辙 年年最後饮屠酥,不觉年来七十余。十二春秋新罢讲,五千道德适亲书。木经霜雪根无蠹,船出风波载本虚。自怪多年客箕颍,每因吾党赋归欤。张子容《除日》(唐)·张子容 腊月今知晦,流年此夕除。拾樵供岁火,帖牖作春书。柳觉东风至,花疑小雪馀。忽逢双鲤赠,言是上冰鱼。那么,古诗除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带有除字的诗句

除日

诗人:张子容朝代:唐

腊月今知晦,流年此夕除。拾樵供岁火,帖牖作春书。

柳觉东风至,花疑小雪馀。忽逢双鲤赠,言是上冰鱼。

第一百一十七卷

苏轼除日原文及解释

除日

诗人:张子容朝代:唐

腊月今知晦,流年此夕除。拾樵供岁火,帖牖作春书。

柳觉东风至,花疑小雪馀。忽逢双鲤赠,言是上冰鱼。

第一百一十七卷

关于节日的古诗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前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元日诗,二十八个字写尽了春节,从而成为千古佳篇.

屠苏是种药酒,相传是华陀所创,以大荒、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药材入酒酿制,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屋子就名为屠苏屋,每年腊月孙思邈都送邻里药酒,请大家除夕进饮,以防疾病瘟疫.春节饮屠苏酒的风俗,宋代最为盛行,除了王安石的元日诗,还可以从很多诗歌中窥出印迹,苏辙《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苏轼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中写道:“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两首诗同时提到了最后饮屠苏这几个字,这牵涉到一个有趣的风俗.中国是个讲究长者为尊的国度,在饮酒时总是从年长者开始,唯独屠苏酒相反,却是从最少者开始,苏氏兄弟在创作这两首诗时年岁已高,苏辙更是过了古稀之年,列在最后也是理所当然了.

除日古诗王安石

王安石《元日》(龙书本作《除日》)可以视为写元旦的诗词中之翘楚。他不仅将除夕与元日的宋代风俗记录在案,写出唐宋时代除岁迎新的景况,而且表达了自我的哲学观念:“爆竹声中一岁除,春(一作东)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日童日童日,总把(一作争插)新桃换旧符”,说在爆竹声中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风中,阖家欢饮屠苏美酒。屠苏酒,是用屠苏草浸泡的酒,当时民俗,在正月初一时,家家按照先幼后长的次序饮屠苏酒,唐人卢仝《除夜》诗说:“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宋人苏辙《除日》诗说:“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两诗都提及长者最后饮酒的风俗。饮酒大概是子夜时分刚刚进入新年的那一刻开始的。屠苏,也名“屠酥”“酴酥”,古代元日饮酒屠苏的风俗,之所以在元日饮屠苏酒,是因为一个传说,或说是一个故事:“俗说屠苏乃草庵之名。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岁除夜遗闾里一药贴,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合家饮之,不病瘟疫。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姓名,但曰屠苏而已。”(唐韩谔《岁华纪丽》一《元日》:“进屠苏”注)王安石诗中的后两句说,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了曈曈红日,然后,用新的桃符来换去旧符。

春节诗句古诗大全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词释义

(1)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3)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4) 屠苏:药酒店。古代习俗,驱邪避瘟以求长寿。

(5)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6)桃:桃符,古代风俗用桃木板写上两个门神的名字,分挂大门左右驱鬼镇邪,每年一换。

古诗今译

爆竹声中已把旧年驱除,春风送暖饮屠苏避祸求福。千家万户迎来了正月旭日,总要用新门神换掉旧桃符。

名句赏析——“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描写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场面:春风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户户点燃爆竹,合家喝着屠苏酒,忙着摘下门上的旧桃符,换上贴有门神的新桃符。作者择取了这些过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景,展现了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宋人特别喜欢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哲学观点。王安石此是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所以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乐观情绪。抒发了他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心情。

以上就是古诗除日的全部内容,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龙书本作《除日》)可以视为写元旦的诗词中之翘楚。他不仅将除夕与元日的宋代风俗记录在案,写出唐宋时代除岁迎新的景况,而且表达了自我的哲学观念:“爆竹声中一岁除,春(一作东)风送暖入屠苏。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