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阵图杜甫古诗?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练的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这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那么,八阵图杜甫古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译文】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名成八阵图的上一句功盖三分国
此诗句出自杜甫的《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译文:
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江水东流推不转你布阵石头,千古遗恨你灭吴失策功未就。
赏析: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
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名成八阵图上一句:功盖三分国。
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八阵图》,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此诗前二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后二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滑烂图大业,表盯举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
译文: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注释
八阵图:诸葛亮的一种阵法,是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姿燃战。盖:超过。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吞吴”句:以不该失策吞吴为恨。一说以未得吞吴为恨。
赏析:
这是作者初到夔迹局虚州(kuí)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此诗前二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后二凯让碧句对刘备吞吴腊并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当然,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黄生语)的抑郁情怀。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解
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2、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3、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4、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译文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着,
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
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这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杜甫写的八阵图中的诗句。全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大概意思是说,三国鼎立确立了你的功劳,八阵图更让你威名远播,流水无法将石头转动,可惜吞吴的失败导致遗恨终生。
以上就是八阵图杜甫古诗的全部内容,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其大致意思为:孔明丞相的功勋在三国时期最为卓著,八阵图(即八卦阵)让他名传千古。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不动,最大的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并吴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