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诗词大全

布袋和尚诗词,布袋和尚5首绝句

布袋和尚诗词?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睹人青眼少,问路白云头。布袋和尚的悟道诗 退步原来是向前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布袋和尚的待人诗 宽却肚皮须忍辱 若逢知己宜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宽却肚皮须忍辱,那么,布袋和尚诗词?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布袋和尚最有名的诗

1、传说当年契此翁,偶然来此笑春风。

忽抛布袋归何处,地下天高一阁空。——宋.陈著《应百里李天益来求作奉川十咏似之·岳林》

2、契此老翁无记性,都忘生月与生辰。

春风桃李能多事,特地年年说向人。—— 宋.释普济《弥勒大士二月八生》

3、还如在山间,契此适野情。老菊不作花,秋蝶转伶竮。

独坐玩物变,万事与心冥。远怀韦苏州,觅句非为名。——宋.张嵲《九日三首》

4、湖垠取微径,窈窕松门深。中有古佛屋,閴无人足音。

春云带飞雨,冷色来苍岑。孰知戎马盛,但见藤萝阴。

平生云卧想,正欲幽梦寻。不减避世士,契此太古心。——宋.张元干《丁未岁春过西湖宾藏寺作》

5、三尺丝桐太古音,清风明月是知心。

伯牙去后无消息,会见君家契此深。——宋.赵友直《承友携琴见访》

布袋和尚七绝诗

“不知打失楼阁”出自宋代释智朋的《布袋和尚赞三首》。

“不知打失楼阁”全诗

《布袋和尚赞三首》

宋代释智朋

一肩担荷非轻,是什么破落索。

虽然顾后瞻前,不知打失楼阁。

《布袋和尚赞三首》释智朋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布袋和尚赞三首》

中文译文:

一肩担荷非轻,

是什么破落索。

虽然顾后瞻前,

不知打失楼阁。

诗意:

这首诗是释智朋所作的《布袋和尚赞三首》之一。诗中描述了一个肩负重担的布袋和尚,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困境。诗人以简练的语言表达出布袋和尚的辛劳和苦难。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描绘了布袋和尚的形象。"一肩担荷非轻"表达了他承担的责任和使命并非轻松,意味着他肩负着沉重的负担。"是什么破落索"暗示了布袋和尚生活的拮据和简朴,他似乎处境困顿,生活凄苦。

"虽然顾后瞻前,不知打失楼阁"表达了布袋和尚忙碌于眼前的事务,但却无法顾及到更远的未来。他可能在忙于解决眼前的问题,而忽略了更重要的目标或失去了美好的机会。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表达,呈现了布袋和尚的形象和他所面临的困境。诗人以深邃的意境和隐喻,唤起读者对布袋和尚辛劳和迷茫的同情和思考。这首诗词通过表达生活中的困境和人们的处境,引发人们对于生活的反思和思考。

布袋和尚最经典十句话

“依前有一弥勒在”出自宋代白玉蟾的《布袋和尚赞》。

“依前有一弥勒在”全诗

《布袋和尚赞》

宋代白玉蟾

布袋包尽太虚空,拄杖击破三千界。

世界若还击得碎,拄杖何止如许大。

若言包得太虚空,虚空却在布袋外。

如何偏爱此等物,常与小儿作一队。

问世人,会不会。

夺了他拄杖,抢了他布袋。

打杀许多小孩儿,看他弥勒何能解。

弥勒抚掌笑呵呵,明月清风无罣碍。

等到龙华三会时,依前有一弥勒在。

《布袋和尚赞》白玉蟾 翻译、赏析和诗意

《布袋和尚赞》是宋代白玉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布袋包尽太虚空,

拄杖击破三千界。

世界若还击得碎,

拄杖何止如许大。

若言包得太虚空,

虚空却在布袋外。

如何偏爱此等物,

常与小儿作一队。

问世人,会不会。

夺了他拄杖,抢了他布袋。

打杀许多小孩儿,

看他弥勒何能解。

弥勒抚掌笑呵呵,

明月清风无罣碍。

等到龙华三会时,

依前有一弥勒在。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布袋和尚的形象和境界,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地和智慧。布袋和尚是佛教中的一个形象,他的布袋包含了整个宇宙的虚空,他的拄杖能够击破一切界限。尽管世界可能会对他进行反击,但他的拄杖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诗中提到,虽然布袋包含了太虚空,但太虚空却超越了布袋的范畴。

布袋和尚开悟的4句话

“八万细行浑不顾”出自宋代释宗杲的《布袋和尚赞二首》。

“八万细行浑不顾”全诗

《布袋和尚赞二首》

宋代释宗杲

三千威仪都不修,八万细行浑不顾。

只因闹市等个人,被人唤作破落户。

兜率内院久抛离,纵归迷却来时路。

稽首弥勒世尊,得恁宽肠大肚。

《布袋和尚赞二首》释宗杲 翻译、赏析和诗意

这是一首宋代释宗杲所作的《布袋和尚赞二首》中的一首。这首诗词的主题是佛教中的布袋和尚形象,表达了布袋和尚的特点,赞颂了佛教中的慈悲为怀的品质。

诗词的中文译文大致是:不修三千威仪,不顾八万细行纪律。只因在闹市等人,被称为破落户。离开兜率内院已久,即使回来也迷失方向。向弥勒世尊顶礼,感叹他的宽容和慈悲。

这首诗词描绘了布袋和尚不拘泥于礼仪法度,不受细节所束缚的形象,表现了布袋和尚的豁达、宽容、无私的品质。布袋和尚是佛教中的一个形象,他的行为和言语往往不合乎世俗的规矩,但却能够引发人们的共鸣,体现出佛教的慈悲为怀的理念。

作者通过描绘布袋和尚的形象,表达了对布袋和尚的敬佩和赞颂,同时也抒发了对佛教的敬仰之情。这首诗词通俗易懂,语言简练,表达了作者对佛教中慈悲为怀的理念的认同和推崇。

描写布袋和尚的优美古诗

插秧偈

【原文】

布袋和尚〔唐代〕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译文】

农夫插秧时,一根接着一根往下插满整片田地,低下头就能看到倒映在水田里的天空。

当我们身心不再被外界影响,才能悟道。正是因为农夫插秧时退后,所以插秧工作才会有进展。

【注释】

偈:佛教术语,梵语(Gāthā)的音译,意译为颂,简作“偈”,读为jì。“颂”,一种略似于诗的有韵文辞,通常以四句为一偈。

(注:以上摘自古诗词网)

【心得】好一句“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真是道出了很多人不明白的最简单的道理,修心养性,以退为进,真是大彻大悟啊!)

这首诗还有另外一个版本,也相传是布袋和尚所作。

插秧歌

布袋和尚〔唐代〕

【原文】

手捏青苗种福田⑴,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稻⑵,后退原来是向前⑶。

【注释】⑴青苗:指稻秧。福田:谓积德行善可得福报,如播种田地可得收获。

⑵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此句以六根清净方可学佛修道,比喻插秧时洗净秧根有利秧苗成长。

⑶后退原来是向前:此句大实话,富含哲理,乃暗喻方便修行之法。

(备注:以上摘自360百科)

以上就是布袋和尚诗词的全部内容,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首诗名为《插秧诗》,作者是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名契此,唐末至五代后梁时期明州奉化(现浙江宁波市)僧人,号长汀子,是五代时后梁高僧。译文:插秧的人手里拿着秧苗,一撮一撮地插满了水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