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诗句?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释义:翡翠蒸锅端出香喷的紫驼峰,水晶圆盘送来肥美的白鱼鲜。吃腻了犀角的筷子久久不动,鸾刀切着细肉丝空忙了一场。3、明·程良规《咏竹箸》原文选段: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往忙。释义:筷子是最殷勤的,不管是苦是甜都乐于先去尝一尝。那么,筷子诗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筷子是中国古人发明的进食工具,据考古资料证明,在远古时代,中国先民已懂得用树枝和竹枝夹取食物。
筷子有多种名称,先秦时期称"挟",也作"荚"。郑玄注释:"挟,犹箸也,今人谓箸为挟提。"汉代著名史学家太史公司马迁著《史记》时,称商纣时期的筷子为"箸",古写为"木箸"。
两汉又出现了"筯"字。隋唐时李白《行路难》诗曰:"停杯投著不能食";杜甫《丽人行》诗云:"犀箸厌饮久来下,鍪刀镂切空纷纶。"从两位大诗人的诗句中,我们知道,唐代"筯"与"箸"通用。
拓展资料
筷子,是指中国常用的饮食工具,通常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属、塑料等材料制作。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发明于中国,后传至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汉字文化圈。
中国人习惯用筷子,而非洲、中东、印度尼西亚及印度次大陆等地区的人则用手指去抓取。 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筷子是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的铜筷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筷子网页链接
具体是谁发明,科学家目前还在研究中,不过流传着几个关于筷子起源的故事如下:
1、大禹为治好水患,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就连吃饭、睡觉,也舍不得躭误一分一秒。有一次,大禹在野外煮肉吃,陶锅的肉很烫手,无法立刻用手抓食,他不想浪费时间,便砍下两根树枝,把肉夹出来吃。久而久之,大禹练成了用树枝夹取食物的本领,他的部下见他这样吃饭,既不烫手,也不会把双手弄脏,於是纷纷仿效,这样就产生了用筷子吃饭的习俗。
2、此外,民间关于筷子的传说也不少,一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一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用玉簪作筷。
3、筷子在先秦时代称为“梜”,汉代时已称“箸”,明代开始称“筷”。《礼记·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急救篇》说:“箸,一名梜,所以夹食也“,《礼记》郑玄注“梜,犹箸也”。
拓展资料:
筷子古称箸,古籍《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代末期的君主,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我国已出现象牙精工制造的筷子。也就是说,我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
中国乃至世界的第一双筷子,其实是商朝时期的妲己发明的!因为纣王无道暴虐残忍,有一次纣王吃饭,因饭食太烫而大发雷霆,妲己灵机一动,遂将头上的两支珠簪取了下来(而这两支珠簪就是如今的筷子),在食物里搅了搅,饭食即冷却了不少,纣王龙颜大悦,这才平息了怒火!
在古代,人们常用“竹箸”来称呼筷子,以下是一些描写“筷子”的古诗句:
1. 陆游在《秋思》中写道:“老子斋居罢击鲜,木盘竹箸每随缘。”
2. 黄庭坚在《谪居黔南十首》中提及:“啧啧雀引雏,梢梢箸成竹。”
3. 喻良能在《何茂宏茂恭携酒见过复侑以诗次韵一首》中描述:“竹箸羞鸡炙。”
4. 喻良能在《观田家宴集》中提及:“甕瓯间竹箸。”
5. 姚勉在《谢胡龙溪惠酒材及五德》中写道:“竹箸常相随。”
以上诗句展现了古人对筷子的使用情景以及与之相关的日常生活。
一、李白《行路难》。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之句。
那是他在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因受权贵谗毁,丢掉“供奉翰林”之职而落魄离京时食不下咽之忧郁心情的真实写照。
二、唐代大诗人杜甫《丽人行》云:
“犀筋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诗申“犀筋”,当指犀牛角制的筷箸。
三、朱淑贞《咏箸》曰:“
两个娘子小身材,捏着腰儿脚便开。
若要尝中滋味好,除非伸出舌头来。”
前两句将筷子拟人化,形象生动有趣,后二句似乎又寄寓着这位宋代女诗人抑郁不得志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四、明代诗人程良规《咏竹箸》诗中有:
殷勤向竹箸,甘苦尔先尝。
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去忙。
借箸喻人,亦别有意味。
以上就是筷子诗句的全部内容,在古代,人们常用“竹箸”来称呼筷子,以下是一些描写“筷子”的古诗句:1. 陆游在《秋思》中写道:“老子斋居罢击鲜,木盘竹箸每随缘。”2. 黄庭坚在《谪居黔南十首》中提及:“啧啧雀引雏,梢梢箸成竹。”3. 喻良能在《何茂宏茂恭携酒见过复侑以诗次韵一首》中描述:“竹箸羞鸡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