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诗词大全

渡汉江古诗宋之问,宋之问最出名的诗

渡汉江古诗宋之问?《渡汉江》作者: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2、译文 客居岭外与家里音信断绝,经过了冬天又到了春天。离故乡越近心中越胆怯,不敢询问从家那边过来的人。3、创作背景 此诗一说作于公元706年(宋之问神龙二年)作者途经汉水时。武氏去世后,唐中宗将其贬为泷州参军。那么,渡汉江古诗宋之问?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渡汉江》宋之问

《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译文:

客居岭外与家里音信断绝,经过了冬天又到了春天。

离故乡越近心中越胆怯,不敢询问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赏析:

诗的前两句是作者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诗人没有平列空间的悬隔、音书的断绝、时间的久远这三层意思,而是依次层递,逐步加以展示,这就强化和加深了贬居遐荒期间孤孑、苦闷的感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诗的后两句描写了诗人逃归途中的心理变化。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想回家,又害怕回家的矛盾心理状态。“情更怯”与“不敢问”更能体现诗人此际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

渡汉江李频

渡汉江

唐代: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译文

客居岭外与家里音信断绝,经过了冬天又到了春天。

离故乡越近心中越胆怯,不敢询问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赏析

《渡汉江》诗意在写思乡情切,真实地刻画了诗人久别还乡,即将到家时的激动而又复杂的心情。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矫揉造作,自然至美。

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贬斥蛮荒,本就够悲苦的了,何况又和家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更何况又是在这种情况下经冬历春,捱过漫长的时间。诗人没有平列空间的悬隔、音书的断绝、时间的久远这三层意思,而是依次层递,逐步加以展示,这就强化和加深了贬居遐荒期间孤孑、苦闷的感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断”字“复”字,似不着力,却很见作意。此诗人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以及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都历历可见,鲜明可触。这两句平平叙起,从容承接,没有什么惊人之笔,往往容易为读者轻易放过。其实,它在全篇中的地位、作用很重要。有了这个背景,下两句出色的抒情才字字有根。

绝句迟日江山丽古诗

《渡汉江》的作者为唐朝诗人宋之问。宋之问、沈佺期因为曾经依附武后的两位男宠,到唐中宗复位时,他们被流放到了岭南,宋之问还写过一首《度大庾岭》,该诗抒发作者未到贬所而先想到归期的真切情感,也可以作为是《渡汉江》作者的重要例证。

渡汉江 原文

《渡汉江》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宋之问。

原诗: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译文:

客居岭外与家里音信断绝,经过了冬天又到了春天。离故乡越近心中越胆怯,不敢询问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扩展资料:

随着诗人的足迹由宫廷台阁走向蛮荒绝域,他的诗风也从典雅精致转向朴素平易。这首写于神龙二年(706)春自岭南泷州(今广东罗定)贬所逃归途中的小诗,就以自然真切的抒情,表现了特定情境下微妙复杂的心理, 成为久别归乡的绝唱。

诗的精彩处在三四两句,但前两句对抒情背景的叙写非常重要。十个字中浓缩并层递地展示了空间的悬隔、音讯的断绝、时间的久长,将诗人困居蛮荒贬所期间与世隔绝的处境、了无精神慰藉的生活、度日如年的苦闷不费力地表现出来。

“音书断”尤为一篇之根, “情怯”、“不敢”均由此生发。这种复杂微妙的心理,被诗人用极朴素平易的语言和纯粹的自描,耐人寻味地表现出来。

渡汉江古诗意思

1、原文

《渡汉江》

作者: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译文

客居岭外与家里音信断绝,经过了冬天又到了春天。

离故乡越近心中越胆怯,不敢询问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3、创作背景

此诗一说作于公元706年(宋之问神龙二年)作者途经汉水时。武氏去世后,唐中宗将其贬为泷州参军。公元705年(神龙元年)十月宋之问过岭,次年春即冒险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写下了此诗。另一说,此诗是李频由贬所泷州逃归洛阳,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汉水)时所作。

以上就是渡汉江古诗宋之问的全部内容,唐代: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译文 客居岭外与家里音信断绝,经过了冬天又到了春天。离故乡越近心中越胆怯,不敢询问从家那边过来的人。赏析 《渡汉江》诗意在写思乡情切,真实地刻画了诗人久别还乡,即将到家时的激动而又复杂的心情。语极浅近,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