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桑梓的诗句?关于桑梓的诗句如下:一、《归园田居.其一》,东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染,那么,关于桑梓的诗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死后可以葬在任何地方。
拓展资料
一、出自
毛泽东的七言绝句《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二、全文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三、译文
孩儿立下志向要走出家乡,发誓不取得成就不回来。
死后埋葬尸体何必在故乡的土地,人生到处都是可以埋葬的青山,又何必非得埋葬在故土。
四、赏析
这首诗最初原型出自宋朝月性之手,毛泽东等中国后人改写用过。黄治峰改写此诗流传较广,当时鼓励不少志士投身革命,后被肖三编入《革命烈士诗抄》。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政治活动家西乡隆盛。
五、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桑梓指家乡、故乡。中国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种桑树和梓树,后来人们就用“桑梓”代称家乡。
用到“桑梓”一词的诗句主要有:毛泽东《赠父亲》: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男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死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西乡隆盛诗
这首诗的作者,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著名武将西乡隆盛。
1910年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再三思索,要毛泽东去做生意(即经商),而他却立志走出韶山冲继续求学。在他的执意坚持下,最终还是走上了求学之路。毛泽东在离家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前夕,写了一首《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这就是:
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1909年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翻译:
桑梓地:出自《诗经.小雅.小弁》“为桑与梓,必恭敬止”,意思是说家乡的桑树与梓树为父母所栽种,对其必须表示敬意。后用其比喻家乡。
青山应是泛指任何地方。
字面意思是说:死后可以葬在任何地方,无需埋骨故乡。
此诗的意思是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为了实现理想和抱负,不应贪恋故乡的一草一木,而应该四海为家,上下求索,正所谓“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原文: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白话翻译:
孩儿立下志向走出家乡,学习不取得成就发誓不还来,。死后埋葬尸体何必在故乡的土地,人生到处都是可以埋葬尸体的青山。
作品赏析
日本明治维新前夕,诗僧月性在离乡东游前写了两首自述其志向的题壁诗《锵东游题壁二首》。后来被西乡隆盛读到了,他认为其中第二首诗的内容符合自己的抱负,便稍作修改后存留着自勉。清朝末年,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国将不国、民不聊生。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成功成为中国有志青年效法的榜样,西乡隆盛的著名事迹也流传到了中国。
少年毛泽东或者是从书籍报刊上,或者是直接从留学东洋的教师那里,读到了西乡隆盛版本的这首述志诗。之后,他坚持要离家前往湘乡接受更加高等的教育,开拓更为广阔的天地。这与固执守旧的父亲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在这种形势下,他改动了这首诗的几个字,而后呈给父亲。
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从中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起首两句所表述的诗意,思想鲜明、气势雄伟、铿锵有力。“立志出乡关'’的毛泽东,用“学不成名誓不还”的绝唱;
表明了他求学的坚决、志向的高远。后两句将上述诗意向更深的意境进行挖掘,动用先否定、后肯定的手法,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死后尸骨何必非要归故里,人生行至何地自有青山随的诗意。
桑梓: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语出 毛泽东 《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原文】
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译文】
孩儿已经立志走出家乡,学不成名发誓不回家乡。掩埋尸骨哪必须要故土,人的一生处处都有青山。
扩展资料
文学赏析
这是一首典型的言志诗。起首两句所表述的诗意,思想鲜明、气势雄伟、铿锵有力。“立志出乡关'’的毛泽东,用“学不成名誓不还”的绝唱,表明了他求学的坚决、志向的高远。
后两句将上述诗意向更深的意境进行挖掘,动用先否定、后肯定的手法,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死后尸骨何必非要归故里,人生行至何地自有青山随的诗意。
从诗句中,自然而然地发出寓意深远的感叹,从而受到启迪。
全诗通俗易懂,平仄押韵流畅,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巧借古今中外经典词句,变为自己明志之诗句,简洁而不简单,通俗不失大雅,是毛泽东心态、 志向的真实流露。
一个胸怀不凡志向,聪慧、 倔强、 有着过人的记忆力和顽强毅力的毛泽东,正迈向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以上就是关于桑梓的诗句的全部内容,“埋骨何需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这句诗出自毛泽东的《七绝·改诗赠父亲》一、这句诗的白话释义:人们死后何必要在故乡的土地上埋葬自己的尸体,人生哪里不是可以埋葬尸体的青山呢?二、诗句原文: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三、词语释义:1、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